首页 频道 > 创业板 > 正文

创业板年内股权融资总额逾7600亿元 市场引颈期待注册制改革预期再燃热度

九成高新技术企业,超八成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逾七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明显的“987”特征使创业板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企业之家”。今年前11个月,创业板通过IPO、再融资(不含重组配套融资)、重大资产重组配套资金等三个途径,股权融资总额累计达7619.09亿元。

大通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总经理李娜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创业板过往在IPO、再融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自律规则等方面不断完善,成绩显著。如今,在发行制度、交易制度、投资者门槛设计等方面,市场期待肩负着存量市场注册制改革重任的创业板改革迈出更大胆的步伐。”

创新夯实基础

改革预期再燃

创业板担当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平稳起步并稳定运行10年,进行了一系列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尝试和创新,为资本市场积累了制度建设经验。

“创业板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卞永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创业板有效支持了创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它们快速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同时为投资者带来财富效应,也为创业基金、风险投资等机构提供了退出通道,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促进大众创业热情,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源源动力。”

“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作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总则开篇,明确了创业板服务方向,与主板、中小板形成错位和补充。相比而言,创业板上市企业利润门槛更低,连续两年盈利且累计不低于1000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且营业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对现金流及收入和无形资产占比没有要求,对收入要求更低且为选择适用;这些差异化门槛设计使得创业板服务创新创业企业这一平台属性更加鲜明,大大提升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此外,创业板首推“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允许“不保荐不承销”,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自主空间,其后“小额快速”并购机制亦是这一理念的延伸,有效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针对新经济企业的特征,创业板还首推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并渐成体系,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后续其他板块推行行业信息披露体系提供了借鉴经验;2012年,创业板进一步优化退市制度,直接推动了主板市场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市场化退市指标、快速退市、严控恢复上市标准等规定在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中被借鉴或采纳;并且,创业板自启动之初,就施行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这是场内市场领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做出的有效探索和首次制度安排。

也正是基于创业板制度建设的10年积累,加之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的平稳运行,8月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写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

一个月后,证监会在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提出要总结推广科创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稳步实施注册制,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推进创业板改革。这被认为是前述《意见》的贯彻落实,并预期后续创业板改革将加速推进。

其后的一个多月里,多位监管层领导在不同场合就“加快创业板改革”作出公开表示。10月18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重组办法》),简化重组上市认定标准,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这一修订引发市场高度兴奋,“这实际也是给上市存量公司的注册制改革提供了条件。” 卞永祖对记者说。

11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按照注册制的理念,推动再融资制度改革”。而市场正热切期待着,已经“官宣”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即将有更多鲜活的内容呈现。

制度创新托底 板块效应集聚

从对上市门槛的调整到主体的监管,再到投资者培育、市场环境建设,创业板10年来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一套逐渐完备的制度体系,有效提升服务效率。

融资效率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30日,创业板市场共有787家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0.98%;总市值为5.60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0.24%,已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公司累计通过IPO募资达4108.77亿元;再融资金额(不含重组配套融资)2170.32亿元;累计完成重大资产重组423单,交易金额3905亿元,配套金额1340亿元;股权融资总额累计达7619.09亿元,直接融资投向创新创业领域,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

创新企业集聚。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A股产业结构,创业板已具备鲜明的板块特色并形成示范效应: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551家公司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已有209家公司登陆创业板,占创业板比重近三成。创新企业集聚,研发实力硬核,近十年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超过5%,2019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研发费用金额合计达到490.83亿元,同比增长22.57%,连续三年研发费用增幅高于20%,其中宁德时代研发费用高达22.56亿元,位列板块之首,蓝思科技、迈瑞医疗、新旺达等3家公司的研发费用也达到10亿元以上。

业绩稳步增长。2009年至2016年,创业板公司平均收入、平均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15%,远高于同期其他板块发展速度,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2017年-2018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兼具“科技、中小、民营”三大特征的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承压,但板块发展动能依然充足,平均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业绩明显改善,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10.01%;实现营业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9.76%。长期发展基础仍然牢固,近九成公司实现盈利,销售毛利率保持在30%左右,持续成长趋势未变。

创业板从无到有,补齐了资本市场服务创业创新企业的短板。“10年来,创业板公司数量已从28家增加到770余家,总市值超过5万亿元,为中国科技创业类公司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融资通道,总体而言是成功的。”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新的一年里创业板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标签: 创业板 年内股权融资

精彩推送